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《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(2025—2026年)》:穩增長、促轉型
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、財政部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《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(2025—2026年)》(以下簡稱《工作方案》),旨在努力實現汽車行業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。
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,產業鏈長、涉及面廣、帶動性強,對工業經濟穩增長起著“壓艙石”的作用。盡管我國汽車產業連續3年實現穩定增長,新能源汽車更是快速發展,但當前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日趨嚴峻復雜,行業穩增長任務艱巨。
《工作方案》提出了明確的目標,2025年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3230萬輛左右,同比增長約3%,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550萬輛左右,同比增長約20%;汽車出口保持穩定增長;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%左右。2026年行業運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,產業規模和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。
方案亮點:以“準”“實”“新”錨定方向
《工作方案》的亮點可以用“準”“實”“新”三個字來概括。
把握形勢“準”:《工作方案》準確把握國內國際經濟、產業發展趨勢,深入研究有利和不利因素對汽車行業的影響,提出的目標科學合理且具有可實現性。
政策措施“實”:從擴大國內消費、提升供給質量、優化發展環境、深化開放合作等4個維度,提出了15個方面工作舉措和3個方面保障措施,細化措施達60余項。例如,在加快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方面,提出了加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、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等7項細化措施;在提升汽車出口金融服務水平方面,提出了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產品支持等3項細化舉措。
工作思路“新”:在著力擴大需求的同時,注重以高質量供給引領需求、創造需求,提出以技術創新激發潛在消費需求、以標準升級引領產品質量提升、加快汽車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等工作舉措。此外,還提出推進汽車準入管理改革、汽車生產企業集團化管理等改革舉措,以及進一步規范產業競爭秩序的若干舉措,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、優化產業發展環境。
關鍵舉措:多維度發力攻堅目標
《工作方案》的15條工作舉措涵蓋了擴大國內消費、提升供給質量、優化發展環境、深化開放合作等多個維度。
擴大國內消費:加快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,加力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,推動25個試點城市新增推廣新能源汽車70萬輛以上。同時,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汽車消費,鼓勵汽車限購地區優化限購政策,落實二手車銷售便利化措施,促進二手車高效流通。此外,還推動智能網聯技術產業化應用,深入開展智能網聯汽車“車路云一體化”應用試點,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。
提升供給質量:以技術創新激發潛在消費需求,加快突破汽車芯片、操作系統、人工智能、固態電池等關鍵技術。以標準升級引領產品質量提升,高質高效推進新能源汽車、動力電池等重點急需標準研制任務。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,培育汽車產業鏈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。加快汽車行業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,推動人工智能在各場景應用。
優化發展環境:完善基礎設施體系,優化充換電設施網絡布局,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。優化行業管理政策,推進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和產品準入管理改革,研究推動汽車生產企業集團化管理。進一步規范汽車產業競爭秩序,加強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,開展汽車行業網絡亂象專項整治。加強報廢和回收利用管理,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。
深化開放合作:促進汽車出口提質增效,鼓勵企業研發生產適用目的國市場的產品,完善國際營銷和售后服務體系。提升汽車出口金融服務水平,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信貸產品支持。完善物流運輸體系,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物流服務保障措施。深化中外多層次合作,深度參與世界車輛法規協調論壇工作,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車、動力電池碳足跡標準。
實施保障:三項機制夯實基礎
為確保《工作方案》的順利實施,還提出了3條保障措施,包括加強統籌協調,發揮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作用,加強部門協同和央地聯動。強化運行監測,構建央地協同監測預警機制,及時掌握行業發展情況和企業痛點難點堵點。加強人才培養,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,鼓勵科研機構、高校和企業開展聯合培養,加大關鍵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。
《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(2025—2026年)》的出臺,為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,通過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舉措和保障措施,有望實現汽車行業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,推動汽車行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,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做出更大貢獻。
來源:新華網
- 上一條 新能源汽車里的經濟活力 2025-08-26
- 下一條 高質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規劃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 2025-09-16